「用歌聲,開啟寬廣的關懷行動」是台北室內合唱團「聽你.聽我」系列製作的核心精神。2013《聽你.聽我》,我們傳唱台灣四大族群經典歌謠,感念土地滋養我們的每一個聲音。2015《聽你.聽我》聚焦人與人之間的深層需求:愛,帶領聽者敞開心耳,聆聽並感受由內而外傳遞的愛,期許為社會注入更豐沛的關懷能量。2019《聽你.聽我——歌.尋客》引領聽者展開一場記憶的旅程,如同親臨淺山丘陵間的客家原鄉,細細品味九腔十八調之美,以及質樸敦厚的客家情懷。
「聽你.聽我」系列製作以一曲曲耳熟能詳的旋律,觸動潛藏在聽者記憶深處的生命體驗。期許聽者在經歷這場「記憶聆聽」的旅程之後,將深度的聆賞體驗化作生命的力量,關懷與回饋週遭的人事萬物。
2019《聽你.聽我——歌.尋客》
歌,客之新調;尋,客之古音
民謠,乘載了先民的生命軌跡與記憶。
台北室內合唱團2019年《聽你.聽我》音樂會共選唱17首客語民謠,以歌聲帶領聽眾親炙九腔十八調之美,尋線來到朦朧多雨的淺山丘陵,感受質樸含蓄、勤儉思源的客家人文風景。
音樂會上半場演唱九首新創客語合唱作品:〈食飽吂〉、〈山狗太〉、〈鷂婆〉、〈拐仔老蟾蜍〉洋溢童趣與詼諧的曲風,〈河壩〉、〈白鶴花〉摹寫自然之美,更帶有深刻雋永的人文情懷,〈阿樹哥个雜貨店〉、〈情韻〉或質樸或委婉地傳達屬於客家人的回憶。選唱這些作品,除了推廣客家情調與美感,也為這些適合各級學校演唱的客語合唱作品建立示範演唱版本。
音樂會下半場為傳統客家曲調的合唱編曲,〈客謠組曲〉、〈病子歌〉為格律工整的傳統曲牌,〈山歌子〉為膾炙人口的客家山歌,〈十八姑娘〉、〈落水天〉、〈天公落水〉、〈挑擔歌〉、〈搖籃曲〉等樂曲則揭示客家人從刻苦耐勞的生活中打磨出的韌性與敦厚情懷。
期許一曲曲耳熟能詳的旋律,能讓愛樂者經歷一場「記憶聆聽」的旅程,觸動潛藏在記憶深處的生命體驗,將深度的聆賞體驗化作生命的力量。
演出資訊
2019年06月17日(一)19:30,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
演出團隊
藝術總監暨指揮/陳雲紅
鋼 琴/王乃加
導 聆/宋菁玲
打 擊/余沁芸、林奇葳、許芯、楊晏欣
單簧管/林彥良
演 出/台北室內合唱團
演出曲目
鷂婆、花樹下、落水天、山歌子、十八姑娘…等客語合唱歌曲
製作單位
主辦單位:台北室內合唱團
指導單位:客家委員會
贊助單位:臺北市政府文化局
影片紀錄
|
|
照片紀錄
|
城市舞台 |
文宣品下載
|
節目手冊 宣傳DM |
2015《聽你聽我 尋愛之旅》慈善音樂會
敞開心耳 創造愛與聆聽能量
〈聽你.聽我〉製作核心為—愛與關懷。演繹曲目包含有童年之夢、愛情故事、遊子情懷、回憶往事、以及擁抱土地、人文大自然的故事,藉由你我內心的聆聽、發現自我來關愛他人與萬物,去體會「聆聽-對話-溝通」的豐碩能量,2015年台北室內合唱團將透過巡迴台灣的尋愛之旅,開啟更寬廣的音樂推廣與關懷。
演出曲目
〈鬼湖之戀〉、〈聽泉〉、〈願〉、〈草螟弄雞公〉、〈鷂婆〉、〈心動〉、〈情人的眼淚〉、〈春風吻上我的臉〉、〈玫瑰玫瑰我愛你〉、〈思想起〉、〈孤戀花〉、〈城南送別〉、〈叫做台灣的搖籃〉、〈永遠的故鄉〉、〈嘸通嫌台灣〉
合作團隊
指揮 / 陳雲紅
鋼琴 / 王乃加
演出 / 台北室內合唱團
影片紀錄
|
2015 聽你聽我 尋愛之旅 慈善音樂會 |
照片紀錄
|
|
文宣品下載
|
節目手冊 宣傳DM |